Physical Address

304 North Cardinal St.
Dorchester Center, MA 02124

2021 年新年新希望

一月已經過了一半了,這時才來整理我的新年新希望。

儘管網路上總是有些梗圖,或是幽默文集調侃「今年的新年新希望跟去年的新年新希望一樣」,但我最近反而開始認真看待這件事。

在看完西野亮廣的《不改變就無法生存》、對「信用」更加重視後,我開始認為「新年新希望=給自己的承諾」,如果連對自己的承諾都無法履約,要怎麼樣去對別人承諾呢?如果你很重視對別人的承諾,為什麼你不會重視對自己的承諾呢?

在很長一段時間裡,我也是每年的計畫都失敗的人,但我在 2020 年,卻意外的達成了年初時說出的計畫。正因為同時有過失敗與成功的經驗,因此我試著統整出過去為什麼失敗,以及這次為什麼能夠成功。透過 2021 年的新年新希望,我也想再用這個方式,驗證一下自己的假設是否正確。

過去失敗的原因

回顧過去失敗的原因,我認為有 3 大因素:目標太嚴苛、沒有定期審視、沒有量化。

目標太嚴苛

對一個不看書的人來說,一年要讀 50 本書太過嚴苛。對一個沒有運動習慣的人來說,每天跑 5 公里可能在前三天就想放棄了。

這種嚴苛,是因為沒有先衡量過自己當下狀況而做出的遠大抱負,最後因為難以達成索性當自己沒做過。

另一種嚴苛,則是「純粹戒律的嚴苛」。

我曾經希望能夠戒除電動的習慣,並且能夠固定每天過九不食。這種純粹戒律式的希望都維持不久。

進一步去思考這些戒律的目的,戒除打電動是為了要有更多的時間讀書、過九不食是為了要減重,那我們也許更應該把這些目標當成是新年新希望。這種作法,比起戒律式的限制有更多的彈性,為了減重,我可能一開始先嘗試過九不食,但試了一個月發現難以持續,便可以嘗試不同的戰術。

換句話說,新年新希望設定的是戰略目標,而純粹的戒律只是在限縮你達成目標的手段,反而有礙目標達成。

我在 2020 年的希望之一,是要讓自己可以成為一個前端工程師。比起規定自己每天上課、撰寫程式碼,我選擇透過公司的網站改版專案來強化自己的技能。

沒有定期審視

你還記得你 2020 年的新希望嗎?

根據研究,人們會流連於電玩中,是因為電玩的獎勵機制帶來了「正增強」。每當我的角色經驗值只差 1% 就能升級時,我會花比平常多一點的時間,補到讓自己升等。

定期審視目標也是同樣的道理。

透過定期審視目標,如果說發現自己離當月目標只剩一點點距離,我自己的經驗會試圖超越這個目標。譬如一個網站可能只剩下某個小功能的結尾,那我會再多加班一點,把結尾收完。

此外,因為每個月和一群朋友有固定的聚會,彼此間會互相關心完成的進度,因此也會隨時提醒自己,勿忘 (當年度的) 初衷。

沒有將目標量化

在讀完卜洛克的〈小說的八百萬種寫法〉後,我了解到「可以量化」的目標,比起沒有經過量化的目標,更容易達成。

這是因為,藉由量化的方式,你可以更容易的計算每個月應該要達成的目標。

以讀書為例,假如你訂下了希望讀完 20 本書的目標,這相當於一個月需要讀 1.6 本。如果再搭配上定期審視的習慣,你可能第一個月只讀了 1 本,這時你知道第二個月需要用 2 本來彌補第一個月的進度;又或者,你在第一個月讀了 1.6 本,卻因為電玩的「經驗值法則」,而提前讀完 2 本的額度,長此以往,你這一年說不定就能讀超過 20 本書。

將目標量化,不僅可以協助你定期審視,甚至也可以讓你的目標不至於太嚴苛。藉由量化目標,你可以在年底結算時,計算出達成率,並根據結果重新制定新年的目標。譬如從原本的 20 本,修正為 16 本,並且回頭追問這個目標的理由,制定更高的戰略規劃:我讀書的目的是為了培養與自己獨處與思考的能力,除了讀書之外,我或許可以嘗試不同的戰術,例如瑜珈或冥想。

為什麼 2020 年我成功了

其實在嚴格的定義下,2020 年的目標並沒有達成,因為我的達成率並不是 100%。接下來就要說明「為什麼我認為自己成功了」。

拋下 100% 的完美主義

這個說法也許會被有些人譏為逃避現實,但完美主義正是造成許多人不願意訂下新年新希望、甚至造成一切拖延症的重要原因。

我在 2020 年的兩個量化的計畫:我要每個月讀完 1 本書、我要把大學時沒看完的《聯邦論》給讀完 (不計入每月 1 本)。最後總結下來,我在 2020 年看了10 本書 (9 + 0.5 + 0.5),達成率 83%、《聯邦論》看到第 45 章,達成率 53%。

如果只用「全有」、「全無」的觀點來看,我今年度的讀書計畫都失敗了,但是從達成率的角度來看,我的 12 本書計畫達成率有及格,表示我明年可以挑戰更高分,而《聯邦論》雖然不及格,但我還是有「補考」資格。

我沒有 100% 的成功,但是至少我知道下一年度可以怎麼樣改善。

開始將目標分層

對於一個學生時期,總是在最後一刻完成所有功課與任務的人來說,這是出社會後必須面對的一項課題。

由於作業與考試幾乎都能透過腎上腺素達成,因此許多人缺乏將目標分層的練習。所謂的分層,就是將目標區分為「戰略」與「戰術」。

這組詞彙廣泛地用於各種領域,以公司經營來說,戰略代表的是企業希望在市場中創造的價值,也就是所謂的「價值主張」;而戰術則是為了創造這些價值,具體來說需要哪些「公司願景」、以及具體的「行動方針」。而以團體報告來說,「戰略」當然是將報告完成,「戰術」則是具體的分工與時程規劃。

這些,我在學生時期一件也沒做好。

但是我在 2020 年的目標中,開始區分了「戰略」與「戰術」,那就是「成為前端工程師」這個目標。

為了實踐這個目標,我在年初時便買了 2 本 JavaScript 的參考書,並訂下「每天要練習一則 Codewars」的「戰術」。但只看了其中 0.7 本,練習 Codewars 也只持續了 2 週。

隨後我便重新檢視了 Developer Roadmap 的內容,開始改用另一個戰術:「在公司的專案中,開始嘗試導入 Roadmap 裡我還沒有學習過的技能。」也是藉由戰術的調整,我在年底回頭檢視這項目標時,得到了 63% 的及格分數。

聽起來很弱吧?但因為有了量化的指標,我更清楚地知道 2021 年可以如何修正。

所以我的 2021 年新希望是什麼

根據上面歸納的成功與失敗點,我今年也會將我的新希望分成戰略與戰術兩個面向來看。

戰略戰術
成為一個更好的前端工程師。
目的是要加快公司案件的交期、降低作業成本。
1. 提高 Developer Roadmap 的達成率
2. 完成一門有系統的前端開發課程
3. 學習一套前端框架 (React)
4. 招募並訓練另一名前端工程師
讓桃園地區能夠有 1 場新的小聚,或是台灣其他地區有 2-3 場新的小聚。
目的是提高社群能量,並且累積自己在社群的信用。
1. 籌劃 WordCamp 2021
2. 每 1-2 個月規劃一場主辦小聚
3. 每季參加 1 次桃園以南的小聚
讀完 15 本書。
目的是提高部落格文章的品質。
1. 每個月讀 1.25 本書
2. 讀完 3 本文案與行銷相關的書
3. 每週寫 2 篇文章,或編輯 4 篇舊文章
4. 其中 1 本書是《聯邦論》(補考)
將體重控制到 60 公斤。
目的是讓穿衣服與拍照時的比例更好。
1. 平均每天走 10,000 步
2. 每週至少 5 天過九不食
3. 落實 333
重新培養記帳習慣。
目的是強化資產配置與管理的能力。
1. 每天記帳
2. 每個月做 1 次資產檢視

這些就是我今年度的計畫,將在今年年底來進行一次總檢視。

Eric Chuang

正職是廣告行銷人員,因為 Google Tag Manager 的關係開始踏入網站製作的領域,進一步把 WordPress 當成 PHP + HTML + CSS + JavaScript 的學習教材。此外,因為工作的關係,曾經用 Automattic 的 Underscores (_s) 替客戶與公司官網進行全客製化佈景主題開發。

發佈留言

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。 必填欄位標示為 *

這個網站採用 Akismet 服務減少垃圾留言。進一步了解 Akismet 如何處理網站訪客的留言資料

Exit mobile version